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院新闻 > 正文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卓越人才培养系列课程——2025年Otherwhere中德国际艺术工作坊学术讲座顺利举办

作者: 时间:2025-11-04

由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对外合作交流处联合主办,省级油画艺术研究导师团队项目支持的“Otherwhere—2025年中德国际艺术工作坊”系列学术讲座近日在云南艺术学院顺利举办。

作为美术学院“卓越人才培养系列课程”的重要活动,本次系列讲座由美术学院院长曹悦主持,特邀德国艺术家克里斯托弗·韦斯特迈尔(Christoph Westermeier)主讲,德国艺术家朱贤巍担任全程翻译,围绕“绘画与摄影的关系”“关于我自己的艺术作品和创作”两大主题展开深度学术分享。

2025年11月3日19:00-21:00,“绘画与摄影的关系”主题讲座在行政楼A116阶梯教室举行,美术学院师生齐聚现场。克里斯托弗教授结合自身跨媒介创作实践,通过剖析多位艺术家经典作品,系统梳理欧洲艺术史中摄影与绘画的互动演变脉络:二者既存在本质差异,又深度交织影响 —— 摄影以客观性捕捉现实切片,绘画以主观性诠释精神内核。早期艺术界对摄影曾持怀疑态度,而后摄影逐渐为绘画解除写实束缚,直接催生印象派等现代艺术流派。讲座中,教授还聚焦不同流派代表人物的创作探索:绘画主义摄影代表海因里希・坎因对摄影艺术语言的深耕、汉娜・霍克以拼贴艺术批判社会现实、托马斯・鲁夫借助数字技术反思摄影媒介本质;当代语境下,格哈德・里希特、莫格奇等艺术家进一步推动二者深度融合,使其关系呈现工具借用、风格呼应、数字共生等多元形态,共同驱动艺术创新。讲座结尾,克里斯托弗教授与现场师生展开互动答疑,氛围热烈,反响良好。

11月4日上午9:00,克里斯托弗教授围绕“关于我自己的艺术作品和创作”主题,系统分享其艺术生涯的实践脉络与核心思想。结合数十年创作经历,他拆解了以摄影、空间装置为核心的艺术实践体系:创作中擅长将既有图像素材与全新创作介入相融合,这种融合既可能是对显示器图像、经典作品的解构,也可能是对工作室现场拍摄素材的即时回应。他以系列代表作为例,阐释如何跨越摄影、行为艺术、新媒体等媒介边界,重构多元叙事逻辑,并现场展示了在伊斯坦布尔、莫斯科等地艺术项目的创作思路与过程。

朱贤巍教授全程同步传译,并结合中德艺术语境差异进行补充解读,引导师生深入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摄影与绘画关系的多元可能性。整场系列讲座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不仅为师生搭建了跨文化艺术交流平台,更提供了多元创作的新思路与新路径,为美术学院卓越人才培养注入国际化视野与学术活力。

图文: 李春颖 、王士超

一审:陈弘、徐中宏

二审:张炜、何君

三审:刘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