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院新闻 > 正文
美育浸润暖边疆 艺术温情照童心——云艺师生用爱心守护特殊少年成长

作者: 时间:2025-11-19

秋冬时节的文山富宁县,迎面而来的清风里藏着艺术的芬芳与人心的温暖。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驻富宁支教团队,在深耕中小学美育教学的同时,将目光投向了两位需要格外关怀的学生。师生们以艺术为桥、以爱心为炬,用真挚行动注入温暖,让美育的意义超越课堂,直抵心灵深处。

在新华镇中心学校,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学生引起了该校驻点教师美术学院李冠贤同学的注意。他在工作日志中记录,“初二318班的一位坐着轮椅的同学,从第一天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她的腿脚不便,整节课都需要用一只手杵着椅子。上课时,即使抬头她也只能抬一半,但从她明亮的眼睛中,我看得出她对讲台上老师的尊敬,黑板上知识的渴求以及对外界事物的好奇,有着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兴趣,课间默默翻动的书页,藏着她不为人知的勤奋。阴天午后,每当路过昏暗的教室,总能看见她小小的身影,我能做的,只是悄悄为她点亮一盏灯,希望这份微光,能在她的人生旅途中,留下一丝温暖。课后服务时间里,她不和周围的同学喧闹,不着急等待下课奔向食堂。她只是安安静静地坐着,一笔一画地挥动彩笔。画纸上,原本无风的灰色海面,渐渐浮现出波光粼粼的海浪,灰暗的海面被阳光的灿烂笼罩。我想,此刻的她定是一位冲破局限人生,扬帆起航的勇敢水手。”

在美育浸润期间,带队教师王哲明老师与李冠贤同学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前往探望这位同学。在亲切的交流中,他们细心询问了她的学习生活情况,不断鼓励她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并对她在美术方面的兴趣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帮助。

临别之际,王哲明老师希望为女孩留下一份有意义的纪念。他顺手拿起桌上的铅笔头,在送给她的速写本扉页上,轻轻勾勒出女孩的肖像,现场为女孩画了一张速写作品送给她。这个自然而温暖的举动,正是美育浸润“以美育人、以情动人”宗旨的真切体现——艺术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对话与情感的传递。

美术学院支教团队带队教师王哲明为钟同学作画现场

探望合影留念

云艺美术学院支教团队中被派驻到思源实验学校的詹鸷贤同学在下班途中,遇到了一位独自步行回家的一年级学生谭同学。同行的当地美术指导教师韦老师向他介绍了这个特殊家庭的情况:谭同学一家是山瑶族,从偏远寨子搬迁至县城的安康小区,母亲不幸离世,父亲身有残疾,家庭生活十分艰难。

了解情况后,詹鸷贤同学立即决定前去探望。他细心准备了礼物,随谭同学一同回家。映入眼帘的景象让师生们深受触动:简陋的居住环境,单薄的木板床,有限的食物储备……这些都在诉说着这个家庭面临的困境。在交流中,支教团队詹鸷贤同学感受到了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背后所承受的生活重担。他耐心倾听,真诚陪伴,用简单而温暖的方式,为这个午后注入了些许亮色。

探望途中

詹鸷贤与小朋友真挚交流

“美育不止于教画,更要教孩子们感受爱、传递爱。”支教团队始终秉持“以美育人、以艺润心”的理念,在传授艺术技能的同时,更用心守护每一颗需要关怀的童心。从为坚韧女孩画像到为困境家庭送暖,云艺师生用实际行动让美育的暖流在边疆流淌,让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现已历时近两个月的美育浸润计划仍在持续实践中,带队教师王哲明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优秀的学生们不仅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带到了富宁的中小学课堂,更用艺术家的敏锐与教师的爱心,关注着这片土地上一个个具体的、鲜活的生命。

图文:王哲明

一审:吴璇、徐中宏

二审:何君、沐晓熔

三审:刘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