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专栏 > 正文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巡礼 |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五载深耕结硕果  笔墨丹青育英才

作者: 时间:2025-10-29

“十四五”及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期间,在校党委坚强领导下,美术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推动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学院党建与思政工作成果凸显

学院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主题学习活动,扎实推进“第一议题”学习、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以及政治理论学习,实现了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通过深化“党建+思政+艺术”特色工程,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美术教育教学,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院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与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各党支部完成规范化达标创建,积极争先创优,学生第三党支部荣获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第五批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称号,并连续两年获评学校“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共计发展258名师生党员及675名积极分子。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确保学院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稳定,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学科建设取得突破

以“一流学科建设”和“申博”工作为重要抓手,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科竞争力。美术学在2021年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等级(全国前30%),美术领域在全国专业水平评估中获评B+等级(全国前22%)。2024年获批省级立项建设新增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美术与书法)。顺利完成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中期验收自评工作,完成学位点合格评估自评工作及学科带头人和各领域带头人的推选工作。在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美术与书法在全国排名第26位,排名层次14.94%。

三、不断提升一流专业建设能力

“十四五”期间,学院实现了一流专业全覆盖(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并紧密结合“增A去D”建设方案,统筹专业建设“增B提C”布局。2024年10月高质量完成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持续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9门,省级思政示范课程1门,云南省“拓金计划”示范课3门,国际课程(上线)1门,积极推进3门知识图谱和1门AI课程建设,出版特色教材2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评选”大赛中,教师获得个人全能一等奖1次、个人全能三等奖3次,实践组专业能力展示单项奖2次:学生获得个人全能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专业技能单项奖2次。

四、锐意进取,科学研究、创作展演获佳绩

立项科研课题36项,其中国家级12项(国家艺术基金11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省部级12项、厅局级12项;立项省教育厅科研(研究生专项)项目36项;2023年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集体创作的大型油画《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被收藏于民族文化宫。完成了《第七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中国壁画作品展》等重大展演活动及学术交流活动、讲座50余场;2024年获批并完成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科普宣传周重点活动2项,获优秀组织奖并入选省级优秀案例。

27件师生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属历届最佳成绩;教师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133项、省级576项,出版专著、教材、作品集14部;学生发表学术论文172篇,高质量论文10余篇,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100余项、省级展览入选1700余项。充分彰显了学院的科研创作实力与持续提升的艺术影响力。

五、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院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系统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获批教学改革项目5项。修订完成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整合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强化“OBE”理念,推进“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教学科研相长”模式。组建课程建设团队,完成253门课程教学大纲修订,优化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修订《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家修订论证,增强人才培养的指向性。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和导师团队建设,3项省级“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项目”完成建设并顺利结项;4项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完成课程建设并顺利结项;4项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完成建设并顺利结项。其中,云南省硕士研究生优质课程《图式分析与语言探索》以及云南省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自然生态与民族摄影》《油画风景写生与创作》结项评审结果为“优秀”。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组织学生参与“挑战杯”“互联网+”赛事,获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5项;省金奖8项,银奖12项,铜奖10余项;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5项。2名学生荣获云南省首届、第四届大学生自强之星;1名学生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同时,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获优秀组织奖10次、冠军24个、亚军12个、季军8个。印证了学院育人体系的有效性与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六、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成效突出

学院立足云南民族文化资源,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已派驻5批师生赴富宁县、红河县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为地方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扎实开展三下乡、返家乡、乡村支教、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获得“三下乡”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团队。同时,不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开设西班牙国际大师工作坊(绘画)短期进修班、Otherwhere中德国际工作坊,与泰国艺术发展研究院、朱拉隆功大学等多所知名艺术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学术研讨会、师生互访等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展览及学术活动50余场,有效提升了学院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

七、高质量推进升学、就业、征兵工作

通过建立《应届毕业生升学奖励办法》《英语四六级考级奖励办法》等措施,本科升学率由2020年3.83%提高到2025年的17.17%;多措并举保就业促就业,单独组织20余场招聘会,访企拓岗100余次,毕业生就业率显著提高,困难毕业生就业率达100%;积极开展征兵动员工作,每年均超额完成学校征兵任务指标,入伍学生共计34人,多人在部队受到嘉奖表彰。

图文:徐中宏

一审:徐中宏

二审:曹悦何君

三审:刘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