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专栏 > 正文
艺润红土育新苗 美育逐光富宁行

作者: 时间:2025-09-22

以美为帆,可载教育之舟远航;以艺为炬,能燃心灵之火璀璨。金秋的红土高原硕果初绽,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第五批美育浸润计划师生满怀热忱,奔赴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一场以艺术赋能边疆教育、用美育滋养少年心灵的实践之旅就此启幕。他们带着专业学识扎根当地中小学,让艺术与地域文化深度交融,为富宁美育事业注入蓬勃鲜活的力量。

一、精准对接:共绘边疆美育新图景

“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是云南省教育厅推动乡村艺术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更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举措。8月28日,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派驻富宁县的第五批 “美育浸润”师生顺利抵达富宁县第四小学。稍作安顿后,一场围绕美育工作的对接会议随即召开,为后续行动锚定方向。

派驻师生抵达富宁县第四小学

富宁县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何振辉、云南艺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杨斌、教务处老师周泽宇及全体派驻师生齐聚一堂,围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如何落地见效”展开深入交流。从课程设计到资源整合,从社团培育到活动开展,各方坦诚沟通、精准对接,为富宁美育发展勾勒出清晰蓝图。

云南艺术学院赴富宁县开展2025年秋季学期美育浸润工作座谈会

驻点期间,带队教师王哲明多次组织工作会议,不仅细致解读任务要求、耐心解决师生实际困难,更鼓励同学们快速完成从“在校学生”到“美育实践者”的角色转换。他叮嘱大家,要以饱满的热情、专业的态度投入美育课程创新、社团指导与课外活动组织中,秉持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将专业所长转化为推动富宁美育事业发展的实际力量。

驻点师生在宿舍召开工作会议

二、红色寻根:厚植家国情怀育初心

富宁革命纪念馆

8月29 日,美育浸润团队专程前往富宁革命纪念馆,开启一场“沉浸式”红色学习之旅,探寻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

这座创建于 1934 年的革命根据地,是云南省土地革命时期创建时间最早、坚持斗争时间最长、斗争范围最广的红色堡垒之一。馆内的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段历史影像、每一个英雄故事,都承载着革命先辈的理想与信念。师生们驻足凝视、认真聆听,在重温峥嵘岁月中深刻感悟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更从红色文化中汲取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与教育力量——这些鲜活的历史素材,将成为后续美育课程设计中最动人的“教材”。

我院师生参观富宁革命纪念馆

三、观礼阅兵:强化使命担当勇前行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阅兵仪式庄严举行。美育浸润团队组织全体师生集中观看,共同感受祖国的强大力量与民族的精神气魄。当威武的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广场,当先进的装备展现大国实力,当嘹亮的军歌传递必胜信念,师生们内心的自豪感与责任感油然而生。这场特殊的“思政课”,不仅让大家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更深刻认识到艺术工作者的使命担当——要用手中的画笔、心中的热爱,将家国情怀融入美育实践,以艺术服务社会、奉献边疆,让青春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

集体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

四、深入校园:精准赋能美育暖童心

为让美育浸润更贴合当地需求,先后走访富宁县第四小学、思源实验学校、第一中学、民族中学、第一小学、第二小学、新华镇中心学校等多所中小学。每到一所学校,师生们都与校领导、美术教师围坐交谈,深入了解当地美育课程开设情况、师资力量现状及学生兴趣需求,为后续工作收集第一手资料。

在思源实验学校,一场别开生面的美育浸润研讨会如期举行。双方围绕“名师工作室建设规划”“特色美育课程开发”等核心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最终初步拟定将壮、瑶等民族的传统图案、特色服饰、独特建筑元素融入美术教学,让民族文化在课堂上“活”起来,让学生在感受民族美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认同。

走访思源中学并参加见面会

从与富宁一小校领导探讨课程落地细节,到在民族中学交流民族艺术传承路径,再到在新华镇中心学校调研乡村学生美育需求,每一次交流都让美育方案更精准、更接地气,也让当地教师感受到来自云艺的专业支持与真诚助力。

走访新华镇中心学校

走访富宁一小与校领导交谈

走访富宁县民族中学

师生们将继续扎根各中小学,以“按需定制”的理念稳步开展美育教学与文化交流活动,用专业、可持续的支持,为边疆美育发展注入长久动力。

驻派教师在所派学校为学生上的第一节美术课

美育如雨,润物无声;艺术为桥,连接梦想。云南艺术学院的师生们以热爱为笔、以奉献为墨,在红土高原上书写着美育的动人篇章。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美的种子将在富宁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终有一天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为边疆的未来增添更多色彩与希望。


图文:王哲明、徐道朝、李念念、李冠贤、詹鸷贤、刘颖

一审:徐中宏、吴璇

二审:何君、沐晓熔

三审:刘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