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艺术基金简介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艺术基金(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Arts Fund, 英文缩写为CNAF)于2013年12月正式成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推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同时依法接受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国家艺术基金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艺术规律,鼓励探索与创新,倡导诚信与包容,坚持“面向社会、公开透明、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

项目简介
《西部地区民族题材壁画创作人才培训》项目以云南艺术学院为依托,立足于西部地区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多元民族艺术资源。该项目致力于将传统民族文化融入创作人才培养的实践之中,旨在通过实施,构建一个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的艺术教学交流平台。项目培训总时长为177天,涵盖集中授课、艺术考察、线上教学与创作等环节。该项目有效地推广了区域民族文化,促进了传统文化的“活化”,丰富了视觉艺术的内涵。同时,该项目关注当下,探索未来,展现了科技与艺术融合、传统技法与创新工艺相辅相成的丰富形态。此外,该项目对于赋能文化旅游发展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激发文化认同感,建立文化自信,紧随时代审美,引领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学术研讨会合影留念
2024年度《西部地区民族题材壁画创作人才培训》项目,“当下与未来——民族题材壁画创作发展路径”的研讨,会议将围绕三个核心维度展开:根植传统,守正创新——民族文化的当代壁画表达;技术赋能,跨界融合——数字时代下壁画创作的边界拓展;薪火相传,人才筑基——青年艺术家的培养与使命担当,三个方面展开学术交流,为新时代中国壁画教学搭建学术平等、讨论自由的交流平台,集思广益,积极推动高校壁画教学的发展。

导师发言现场
本次会议由云南艺术学院油画系负责人高洁主持。郭浩教授感谢了项目组的专家导师和学员,并强调了云南作为南亚和东南亚交流核心区域在艺术方面的独特优势。不同背景的艺术家聚集于此,对民族题材壁画创作的发展有显著推动作用。孙浩教授指出,此次项目学员作品融入多种材料进行壁画创作,为民族主题的壁画研究打下基础,期望学员继续深化研究。丁一林教授强调相较于油画,壁画在节奏的把握上更显重要性。本次培训具有深远的意义,学员的投入程度在作品中得到了显著体现。壁画形式对技艺要求较高,部分学员受到原有专业背景的限制,应当打破固有框架,实现壁画语言的转换,以丰富其表现手法。唐鸣岳教授指出民族题材的创作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其作品深入探讨了壁画创作的核心本质,实现了自由与限制的恰当融合,从而在视觉效果上充分展现了壁画艺术的独特魅力。李路葵教授对学员成果表示肯定,建议学员积极申请国家艺术基金课题,利用题材优势深入探索乡村和生态文明主题,策划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展览。同时,推动科技与艺术结合,通过写生和巡回展览,实现作品的生态化传播。王长兴教授提到本次壁画培训意义独特。壁画应顺应国家战略,聚焦重大题材,为人民生活赋能。院校协作培养西部人才,立足民族文化,发挥优势,构建全国壁画艺术体系。壁画创作要回归民族文化根源,在全球化语境下,保护文化差异性尤为重要。贺亮教授提及我们年轻一代应深入探究云南民族文化,重视艺术造型的核心本质。壁画艺术作为材料与装饰性的结合体,即东方造型的独特性,同时需要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全国壁画数据中心的数据共享,进而促进数字壁画的传播。

学员发表感想
叶倩表示对云南艺术学院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表示了诚挚的谢意。她深入探讨了民族文化复兴的课题,结合了云南地区的实地考察以及龙门石窟数字化保护项目,对传统艺术与民族记忆的融合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对中国当代壁画的民族性发展进行探讨。肖蓉成分享首次尝试创作大尺幅壁画,对民族题材艺术的创新途径进行了深入反思。研究路径包括两个主要方面:首先,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中的形式语言资源;其次,通过实地采风活动激发独特的艺术情感体验。同时强调当代艺术创作应当超越表层现象,深入挖掘并植根于精神内核,同时融合壁画独特的艺术语言,以探索民族题材在现代艺术中的转化和发展方向。侯也以个人的教学视角分享其正编撰的当代壁画书稿,诚邀大家交流合作,共促壁画教育发展。王强详细阐述了其首幅壁画创作所面临的挑战,分析了民族题材在艺术创作中的突破,其源于对文化形式语言的创新以及对实地情感的深刻体验,强调了在创作中将精神性与壁画的独特性相结合的重要性。马健萍通过此次项目的培训系统性地认知了云南的民族文化,其结业作品既展现了自身的创作方向,展望未来,探索壁画艺术的创新路径。陈俊致力于艺术的跨领域探索,通过壁画实践深入研究材料的多样性。在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下,以神话为题材,追溯艺术创作的本源,并对所获得的学习机会表示感激。梁冰钰表示在艺术创作上实现了自我超越,首次尝试民族主题创作,通过汲取本土文化元素,展现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在此过程中打开了个人艺术创作的新路径。李永祥将木雕艺术元素融入民族题材创作之中,通过培训提升了艺术技能方面的不足,同时,感恩母校的支持为其艺术探索提供了助力。易小凯表示此次培训对个人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同时表达了对导师的诚挚谢意。李中遨专注于民族题材创作与岩彩的运用,同时强调校企合作,对促进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蔡体志从个人审美视角出发,突破了传统创作形式的局限,探索壁画在材料媒介中的新路径。

学术研讨会现场
在本次学术研讨会上,孙景波先生进行了深入的总结性发言,探讨了社会认同与文化需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孙先生指出,壁画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应超越技术层面的限制,广泛吸收多元艺术观点,并对材料媒介进行深入研究与转化。经过十个月的系统训练,学员们虽已取得显著进步,但仍需持续努力。壁画艺术创作不仅涉及形式,还包括审美品位和内在的和谐统一。在创作中,应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和动态表达的探索,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实践,感受民族人物的精神实质和形象特征,深刻理解民族历史与现实。对云南艺术学院的支持和组织者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并对未来可能的合作充满期待!

《西部地区民族题材壁画创作人才培训》项目结业展
“当下·未来--民族题材壁画创作发展路径”学术研讨会
云南美术馆
图:崔钜鹏、刘家豪
文:高洁
一审:苏晓旺、徐中宏
二审:何君、沐晓熔
三审:刘恩权